张纪中

 别名:暂无 性别:男 地区:内地 身高:185cm 体重:98kg 星座:狮子座 血型:O型 生日:1951年8月23日 出生地区:山东烟台

张纪中个人简介

  张纪中(1951.08.23——),中国著名电视剧制片人、监制、演员、导演,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高级经济师。 27岁时,被山西省话剧团录取,成为一名话剧演员。1979年扮演《当我们年轻的时光》的男一号,从此走上了银幕。1987年,担任制片主任的张纪中和导演张绍林合作拍第一部电视剧《百年忧患》, 黑脸,高个,魁梧的身材,一头雄狮般的须发,这是我们看到的张纪中,其制作过《三国演义》、《水浒传》、《激情燃烧的岁月》、《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多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曾多次荣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张纪中早年经历

  生于1951年的张纪中注定要走一段艰难的人生之路。他的父亲解放前是个资本家,做过国民党的代县长,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可谓是个无法摆脱的困扰,这个阴影始终恶梦般地笼罩着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鼓励下,连文艺都不知是何物的他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那时候的张纪中又瘦又高,像根豆芽菜,很适合跳舞,全然不像中年以后那样粗壮威猛。专业考试一项项过关了,但因为政审没过关,学校没有录取他。

  张纪中来到了一家煤矿,在煤矿中学当上了一名历史教师。再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张纪中的命运出现了真正的转机。27岁时,在机缘巧合下,张纪中被山西省话剧团正式录取,成为一名话剧演员。1979年,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带他去上海电影制片厂看拍电影,却意外的获得了扮演《当我们年轻的时光》的男一号的机会,他就这样走上了银幕。

  1987年,担任制片主任的张纪中和导演张绍林合作拍的第一部电视剧《百年忧患》,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之后,他与张绍林又合作了《刑警队长》、《有这样一个民警》、《好人燕居谦》等多部片子,这些片子竟然全都获了“飞天奖”,而之后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影片的热播,张纪中也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无愧于金牌制片人的名号。

张纪中演艺历程

  张纪中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他关注的永远是作品,永远不是观众。“拍得好看才是硬道理”。这里是一个粗略的统计:《三国演义》至今海外版权已卖了600多万美元,《水浒传》首轮广告收入为10700万,《射雕英雄传》首轮卖了3600多万,《笑傲江湖》首轮广告卖了5000多万,海外版权2000多万,《天龙八部》首轮卖了3400多万。《青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给不景气的电视剧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其他剧组望尘莫及。买下播出权的各地电视台,广告收入都赚到了百分之二百以上,最高的赚取了百分之四百的利润——— 张纪中的剧成了很多媒体发家致富的绝对保证。

  1992年春天,张纪中和他的老搭档张绍林正在上海拍摄一部家庭系列剧,忽然听到一个消息:央视将拍《三国演义》,准备分五个组来拍摄。三国群英乱世群雄,这个大题材太吸引他了。他和张绍林放下手头的工作,由上海匆匆赶到北京。这次争取成了奠定他此后创作基调的出发点。《三国演义》全剧拍摄难度最大的第四部分——— “南征北战”一共十三集的制作权就这样被电视剧行业的“外省人”张纪中握在手中。《三国演义》的成功激发了张纪中“做大”的瘾头,也打下了他“做大”的基础。

  1999年,金庸以象征性的“一元”版权费将《笑傲江湖》交由央视改编,成为与张纪中携手的第一步。张纪中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前景,他赢了!《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大陆的四部金庸大戏,不同的投资老板,却都出于张纪中之手。正式开拍后的2000年4月和8月,金庸又两次亲临拍摄现场,与主创人员及演员谈天。对于张纪中来说,也许并没想到76岁高龄的金庸会成为他的“真命天子”。

  2000年4月,各家电视台为了争夺由张纪中制片的电视剧《蓝色妖姬》的播映权,展开了一场火药味极浓的争抢。该剧最终以1500万元成交,凭借着每集70万元的高价,打破了《还珠格格》创下的50万元一集的纪录,也由此成为了电视市场劲吹的“哄抢”风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剧。

  2001年,江苏电视台与金庸签下了《天龙八部》的拍摄版权,几日之后,金庸致信江苏电视台,希望《天龙八部》的制作还是由张纪中承担。审慎的江苏台在谈遍了海峡两岸所有制作班子之后,不得不承认金庸的眼光,还是得让张纪中来拍!

  2002年,几乎全体中国人都在为一部激情四溢的理想主义大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彻夜难眠。这部曾被中央电视台断然拒之门外的电视剧,在地方电视台一播出,立刻如巨石击水,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影响,该剧一年内在同一电视台应观众的要求重播了5次,首播收视率达到了12%,重播收视率平均也达到了4.7%。作为制片人的张纪中没有因为这部剧而获一分钱的酬劳,但他赚来了口碑。

  2005年3月25日,《神雕侠侣》中场面最大、气势最盛的“襄阳大战”在宁波象山“神雕侠侣城”开始拍摄,电视台一个半小时的现场直播使全国观众一起目睹了“张式大戏”的诞生过程。

  当如今被称作“中国第一电视制片人”的张纪中回首往事时,一种雪藏多年的英雄情结便浮出水面——— 从小的争强好胜,“身上长个虱子都是双眼皮的”;少年时对舞蹈、溜冰、跳伞、舢板、击剑的迷恋,制作大提琴以自娱自乐;人生中最好的岁月留给了在边远矿区的讲坛,而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富含激情的表演;为了接近心中的圣殿,把呆在文工团卖门票当作事业理想的前站——— 个中的曲折传奇,甚至不逊色于一部情节峰回路转的武侠剧。

  因为特殊政治气候的影响,张纪中连同他那一代人,不得不面带微笑去承受命运的嘲弄并豁达地自嘲——— 而他人生梦想的几次谢幕,莫不与所谓“出身问题”扯上了关系。而他少年时代的英雄梦却没有在这场劫难中泯灭,反倒于幽暗处“顽固”地滋生着。

  一旦介入电视制片领域,这个纠缠了40年的心结马上被打开。而张纪中在“亢”的同时,也有所“悔”。当年,投资方与众多知名导演普遍不看好《激情燃烧的岁月》——— 出于对播出市场的惯常性考虑。而他却坚持要拍。结果,这一决定出人意料地改变了整整一年的电视剧收视格局。就这样,四年之内,从《笑傲江湖》到《神雕侠侣》——— 中间穿插了 《青衣》、《民工》等社会生活剧的拍摄——— 张纪中的电视剧似乎一夜之间就 “遍地开花”了。金庸的武侠剧,数数还剩十余部,而曾经的电视作品在张纪中看来也只是差强人意,更不要说拍摄难度系数较高的武侠电影了,张纪中又给中国观众留了个大悬念。

张纪中获奖记录

  2002年第二届中国电视“双十佳”评选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新浪网2003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新浪网络盛典”前身)

  新浪2003年年度人气电视剧金奖:《射雕英雄传》

  《笑傲江湖》

  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04年9月)

  十佳长篇连续剧(优秀作品奖) 《天龙八部》

  新浪2004网络中国年度评选

  “年度质感电视剧(古装)奖” 《天龙八部》

  2004年“南方盛典”

  年度最具魅力电视剧奖——《天龙八部》

  首届电视剧风云盛典

  最佳古装电视剧:《天龙八部》

  最佳古装剧男演员:胡军《天龙八部》

  2006中国风尚大典

  内地风尚男演员奖——黄晓明(饰杨过)《神雕侠侣》

  OM网2006网络•娱乐•英雄会

  年度最受欢迎武侠剧:《神雕侠侣》

  年度华人四大名旦奖:刘亦菲(饰小龙女)《神雕侠侣》

  年度最受欢迎银幕情侣:黄晓明&刘亦菲《神雕侠侣》

  腾讯网娱乐中国•2006星光大典

  内地最受欢迎男演员——黄晓明《神雕侠侣》

  内地最具魅力艺人奖 / 最具人气女偶像奖——刘亦菲《神雕侠侣》

  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

  最佳制片人——张纪中(《神雕侠侣》)

张纪中感情生活

  赫赫有名的大导演张纪中的妻子是樊馨蔓。更让人吃惊的是,樊馨蔓与张纪中居然同居了12年才结婚。樊馨蔓出生于1966年,张纪中出生于1951年,他们1988年就相识了,但是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登记结婚。樊馨蔓说:“我觉得两个人没有在一起生活过就结婚那胆子也太大了吧?”

  一向注重隐私的中国著名影视剧导演张纪中从未向外界透露过自己家庭生活的一丝内幕,这让外界疑团四起,各种猜疑都有。有人笑谈,是张导家中有才女娇妻,不敢张扬,更有人称张纪中的老婆绝对不是一般人,否则天天身边美女如云的张纪中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出淤泥而不染?

张纪中人物评价

  “张纪中”三个字叫响之后,好事的媒体与观众总忍不住将他的作品与港台电视剧相比。前面的“祖师爷”徐克俨然是一座高山,而1983版《射雕英雄传》又深得人心,黄日华、翁美玲的经典组合看似无法超越——— 怎么办?然而,仅仅四年之后,看张纪中的武侠剧,已然成了中国人的新时尚。电视剧武林盟主的大旗,就这样被张纪中扛在肩上。好像是从《笑傲江湖》开始,张纪中的名气大过了导演。今天提起《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一系列金庸剧,可能好多人都说不清导演是谁,但都知道张纪中。有一点很清楚,在他制作的剧里,他是剧组里的绝对老大。

  张纪中制作的每部武侠电视剧,都以其独特的构思,绝美的画面,耳熟能详的配乐,在网络掀起一股狂潮,并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圈内有人说,几千万元的电视剧,只有张纪中敢接。或许,这话也可以倒过来说:几千万元的电视剧,只有交给张纪中,这钱才敢投下去。

  张纪中挑选剧本的眼光素来被圈中同行形容为“毒辣”。作为制片人,张纪中的工作从选择项目开始,这是国外成熟的制片人的工作惯例,但在国内特别是电视剧行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似乎只有张纪中。

  电视界“江湖老大”在中国影视界,导演一直是圈中老大。我们习以为常——— 导演就是导演,老大就是老大。但张纪中打破了这种状态,改变了一种习惯。

  一个制片人,他考虑的不仅仅是资金、进度、剧组的后勤,他还考虑作品的艺术风格、拍摄角度,选择导演、定夺演员,关心作品的音乐……这在今天中国的影视制片行业里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好的制片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商人,但是一定是一个好的当家人,懂创作的要求,也懂得生产的要求。”张纪中认为这是他拿出好作品的保证。因此他不仅懂,还有着绝对的掌控权。常常,出面回答记者提问的,不是导演,而是他。当然,这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且只有他的手机像“110”般永远24小时开机的。于是记者采访他越来越多,明星效应越来越浓,他的“炒作”恶名也就由此背上了。

  张纪中对金庸作品有着深深的情结,自己不仅是金庸迷,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并且想让观众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金庸作品正因为涵盖了中国文化太多的方面,进而成为了张纪中坚持拍摄的重要原因。《天龙八部》是悲壮武侠,《碧血剑》是历史武侠,《射雕英雄传》是大情感武侠,《神雕侠侣》是浪漫武侠,《倚天屠龙记》是人文武侠,《鹿鼎记》是反武侠——中国的文化往事。金庸武侠不仅读者众多,在影视的表现力上,也有更大的宽容度,可以更深层次的发挥。包括其中的武术,本身也是中国文化很精髓的一部分,由于西方的比赛规则,使中国武术在赛事上难以发挥,只有通过影视手段才能得以更广泛大面积的传播。

  张纪中是有英雄情结的一个人,武侠世界,其实展现的都是各种不同的英雄,以及英雄的成长之路。而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更是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大到道家佛家的体现,各种修炼武术的门派,仁义礼智信等传统儒家文化,细微到酒文化、饮食文化等元素的体现。

  从1998年开始策划《笑傲江湖》,到今天即将拍摄的《倚天屠龙记》,在整整十年中,张纪中已经连续拍摄了七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成为收视率的翘楚。如他自己所言:“收视率证明了一个观众群,起码它是拥有大量观众群的类戏剧,这就是十年来内地武侠剧的进步。”

  张纪中曾经说过,要把金庸的作品拍个“一干二净”。如果真能做到,也算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了。金庸的作品让张纪中体会到了做侠客的酣畅淋漓之感。在翻拍了金庸的几部作品之后,二人成了莫逆之交。无论媒体如何评价这段关系,张纪中已然和金庸携手并肩走过了四个春秋,在金庸武侠剧的热潮渐趋退却、网络游戏改拍剧蔚然成风的21世纪,因为张纪中的重拍,金庸的名字先后四次被重新叫响,同时也成为2003年那一场华人世界瞩目的“华山论剑”的重要触发点。

  金庸认为,在改编方面,《射雕英雄传》港台版本的金庸剧对原著改编较大,虽然1983年翁、黄版的“射雕”也称得上是经典,而内地版却是最尊重原著的。在拍摄质量方面,内地版更是比83版、94版精良许多。对张纪中剧组拍摄的《神雕侠侣》,金庸表示支持,希望在质量上能继续让他放心。在金庸眼里,张纪中的性格很豪爽,有侠客之气,很能和他谈得来。而面对媒体的纷纷传言,张纪中坦言:“我们没有仇,我们通过拍戏,成为很好的朋友。金庸先生跟我形成的关系,已经超出了拍戏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金庸先生还很希望我再拍下去。”对于原著情节的升华和延续,他说:“我对金庸的看法很在意,好些修改想法都及时跟他讲了。拍《笑傲江湖》时我们沟通少,说得就多了。”

  张纪中也曾非常反对金庸修改《鹿鼎记》。在作品修改会上,张纪中毫不犹豫地对金庸说,用眼光回过头看以前的作品肯定不顺眼,改编味儿就变了。我清楚您不想让大家把韦小宝当作英雄式的人物,这点我一定遵从。但是坚持按旧版本拍摄是因为它更有教育意义。”一会儿,张纪中下意识地为金大侠披上外套。金庸也欣然接受了张纪中关于《鹿鼎记》的建议。后来,张纪中到香港办事,金庸夫妇足足陪了他三天,吃遍香港的美食。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电影/剧集/综艺/动漫/体育 | 外谍网 (waidie.com)(www.waid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